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2012.01.26

北京疑核洩漏 當局瞞真相
北京恐爆核洩漏危機!日本政府屬下的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揭露,北京郊外一座核反應堆實驗爐,在去年十月曾因發電機所在的建築物發生事故,導致停止營運。據悉,該座核設施位於北京西約六十公里一處軍事設施內,且並沒有防止核洩漏的覆蓋容器,但官方則否認有關消息。消息引起內地網民恐慌,不少人高呼「求真相,拒隱瞞」,要求當局公布事故內情。

日《產經新聞》:沒防洩漏容器
日本新聞網昨引述日本的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消息指,最先透露北京有核反應堆實驗爐因故停運消息的,是南韓的原子能研究者;該機構經過調查後證實消息屬實。出現問題的核反應堆實驗爐,在去年七月剛剛開始發電,與日本福井核電站所使用的原子爐一樣,屬於高速增殖原型爐,使用濃縮鈾作為燃料。
日本《產經新聞》也引述消息稱,涉事的核反應堆實驗爐是由俄羅斯製造,位於北京西約六十公里的一處軍事設施內。報道又揭露這座原子爐沒有防止核洩漏的覆蓋容器,中央控制室內還有供管理員休息的大床,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有關媒體雖沒有提及出事核反應堆實驗爐的具體位置,但內地網民根據報道所述,普遍認為出事實驗爐屬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重大項目——中國實驗快堆工程(CEFR);它位於北京房山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西南角。
內地媒體曾報道,該項工程立足自主研發、設計、建造和運行,並開展了俄羅斯的技術合作。去年七月,該工程又首次實現併網發電;俄羅斯媒體也有報道事件。
北京核反應堆實驗爐因故停運消息被日本媒體踢爆後引發熱議。不少北京網民紛紛在微博留言:「我承認我嚇死了」、「每日吸入骯髒的大氣已是不幸,沒想到身邊還有一座出了事故停止運行而沒有告知我們的核反應堆」。部分網民更忍不住炮轟當局報喜不報憂、隱瞞真相,要求當局盡快回應事件,以免民眾擔驚受怕。

官媒稱處冷停堆無運行
至昨晚內地官方媒體引述中國原子能科學院院長萬鋼稱,位於北京的核反應堆處於冷停堆工況,並無運行,因此並無出現核洩漏,對公眾和環境亦無構成影響。

本報綜合報道



昂坪 360又壞車
0℃半天吊冰封 800人
【本報訊】近期故障頻頻的昂坪 360纜車,昨日初三赤口又再失靈,近 800乘客半天吊,被困接近 0℃冰點低溫車廂兩句鐘,手腳凍僵慘變「雪條」,加上人有三急無法如廁,非常狼狽,有男乘客落車時忍無可忍,爆粗拍打車廂洩憤。纜車公司解釋事故與機場島轉向搭有滑輪操作不暢順導致停駛,已向受影響乘客退票賠償,另昨晚宣佈,即日起纜車要停駛 10日作維修。記者:姜偉康
根據天文台資料,昨事發兩個多小時內,昂坪一帶氣溫低至攝氏 3度,風速每小時達 30至 35公里。攀山專家鍾建民指,上述風速屬於大風級別,在凍風不斷吹拂的「風寒效應」下,現場山谷實際溫度可能低至攝氏零下 2至 3度,纜車車廂氣溫可能接近零度。鍾指,在極地遭受寒風吹襲兩小時以上足以令人致命,即使有纜車車廂阻隔寒風,人體持續處身於冰點低溫,體溫仍會急速流失,容易導致心臟病發或誘發其他疾病,是次無人傷亡實屬幸運。

乘客拍打車廂洩憤
被困半空的不少遊人脫險後憶述,昨午 2時許纜車突然故障,來回纜車全部停駛,被困兩句鐘的過程中,如同處身雪櫃中。現場消息指,被困乘客高達 800人。窗外大霧迷濛、寒風凜冽,原本已經非常寒冷的車廂,被冷風吹得左搖右擺,加上冷風經車廂透氣風口吹入,車廂溫度迅速急降,乘客被迫「急凍」。
乘客雖身穿厚衣,仍受不住兩個多小時低溫煎熬,即使空氣緩緩流動,亦變成刺骨冷風,體溫不斷流失。大人冷得手指腳趾失去知覺,老人家凍得頭暈眼花,嬰孩放聲大哭。乘客紛紛按車廂指示致電查詢熱線求助,甚至報警求救。纜車公司職員見發生事故,立即進行搶修,經個多小時擾攘,纜車於 3時許逐步恢復運作,但速度奇慢,間中停頓。乘客即要忍受低溫又忍尿「谷爆」,極度痛苦。
纜車其後「龜速」排隊駛入東涌站,男女乘客箭步落車如廁舒緩膀胱壓力。有男乘客極為勞氣,拍打車廂粗言穢語連珠炮發,向職員咒罵發洩不滿,然後衝入廁所。有情侶原本預備下午 3時許到迪士尼遊玩,因纜車停駛行程泡湯;甚至有旅客聲稱,因事件導致無法乘搭航機離港。
要停駛 10日作維修
車站職員忙於向乘客派發暖包及辦理退票手續,又派發面值 100元的車站店舖購物現金券。其間,纜車公司亦出動多輛穿梭巴士分別在東涌及昂坪纜車站疏導受影響乘客,直至昨晚 7時許,仍有乘客乘坐巴士由昂坪落山。
昂坪 360發言人指,昨午 2時 49分,機場島轉向搭有滑輪操作不暢順,纜車自動監察系統自動暫停纜車操作。工程人員經搶修後,纜車於 3時 22分恢復運作,直至下午 4時 53分,所有乘客才獲安排落車,滑輪出事原因待查。
昂坪 360董事總經理邵信明昨晚向受影響人士致歉。他指,初步了解是轉向塔一組軸承(俗稱「啤鈴」)出事,與去年 12月兩宗事故的部份不同。出事軸承屬會損耗的零件,要定時更換,據生產商指引須每月維修,對上一次約在一個月前,當時無發現任何異樣,並加了潤滑油。公司已聯絡生產商由歐洲來港協助測試零件的可靠性。邵說,更換有關軸承需時約一周,因第一季度恒常維修期將至,公司決定一次過完成檢修,即日起纜車要停駛 10日,屆時工程人員將會拆除故障軸承,詳細檢查確定出事原因。
機電署指,纜車公司初步報告稱,事件涉及牽引纜滑輪軸承發出雜聲,署方會監察纜車公司檢修。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對乘客被困纜車,遭受嚴寒煎熬感到遺憾,促請昂坪 360提交詳盡報告,解釋近期故障不斷的原因。謝說:「系統性出咗問題?定係設計上有問題?似乎唔應該發生咁密嘅事故、停喺半空停咁長時間!」


哈佛研究:互聯網成外置記憶體
Google改變人腦
古代人結繩記事,今天的 Google世代更將互聯網變成腦袋,成為主要記憶來源。美國哈佛大學等研究員發現,有了互聯網,尤其是搜尋網站 Google這個「外置記憶體」,人們往往只記得在那裏搜尋資料而不記資料細節,大大改變了腦袋記憶功能。
哈佛大學、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進行了四項測試證明這理論。第一項測試人們對電腦相關字的認識,是否較其他字快。第二項測試人們是否記得 40項明知將來要用的資料細節。第三和第四個測試人們對在網上那裏搜尋資料的記憶力,以及他們是否記得搜尋位置多於資料細節。
記搜尋位置重於資料細節
四項測試完成,結果顯示互聯網改變了人腦的記憶功能。先是人們對不會再用的資料記憶速度緩慢,有人「甚至索性不記不再有用的資料」,但記憶將來再用的速度較快。其次若人們預知可上網,他們會記得搜尋資料的位置,多於資料本身。此外,若可 24小時上網,人們「很少離線」,更記不起在未有互聯網的世代如何搜尋資料。
研究員總結報告稱:「互聯網的來臨,隨同精算搜尋器的出現,令獲取資料易如反掌。人們想得到資料,無需花很大力氣。我們可『 Google』舊同學,上網找文章或搜尋個別演員資料。」
當人們遇到難題,每每第一時間想起上網找答案,大多不會嘗試記憶資料本身,反而傾向記憶可搜尋相關資料的位置,互聯網儼如人類的「外置記憶體」,把原應用腦袋載着的記憶,不再記着。
互聯網改變人腦記憶功能的課題,已不是第一次。美國技術專家卡爾( Nicholas Carr)去年出版的《 The Shallows: How the Internet is Rewiring Our Brains》一書,已提到互聯網令人腦重組,不再能長期維持集中力,接受測試的人思維有變,已不能好好閱讀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
英國《每日郵報》 



太陽風暴影響 極光炫目 航班繞道
九年來最強烈太陽風暴襲地球,前日(周二)更浮現影響──北歐地區出現比平時頻密和壯麗的極光(圖),更令航班要繞道飛行。
美國太空總署( NASA)表示,太陽耀斑周日爆發後,太陽發出的高能量粒子,本港時間前晚 11時衝向地球,至昨日結束。 NASA更修正這是 2003年 10月而非 2005年以來最強烈的太陽風暴。
太陽風暴可干擾衞星和短波無線電運作。受太陽風暴影響,美國達美航空需將數班來自香港、上海和首爾的客機偏南飛行,避免風暴干擾無線電通訊系統,稍後才會回復正常航道。法新社/美聯社


「凍得太誇張了」京港澳高速冰封
華南嚴冬似雪災

「真的很冷,和 08年雪災時差不多了!」華南持續寒冷,不少民眾都稱比 2008年雪災時更冷,昨日低溫、凍雨籠罩粵北山區,包括京港澳高速在內出省公路部份結冰,引發車禍不斷,更可能影響春節後春運回程高峯的交通。民眾擔心冰雪天氣不斷擴大,當年造成數以萬計民眾滯留、 170死亡、逾千億元人民幣損失的雪災再度重臨。
冷空氣不斷,廣州昨日錄得的最低氣溫只有 3.5℃,創入冬以來新低,珠三角城市普遍只有 4℃至 5℃,而粵北山區的韶關乳源雲岩服務區,昨晨只有-3℃。春節以來至昨日,全省上百縣市發佈了寒冷預警信號。
「凍得太誇張了!」不少廣東民眾都稱這幾日的天氣,想起 2008年的雪災。有人稱「很凍感,好有當年 08年雪災 feel」,「冷風吹到頭皮痛」,甚至有人認為又濕又冷,「感覺比 2008年更冷」。
粵北的京港澳高速路段昨日氣溫沒超過 0℃,天氣陰冷、有霧,不但路邊植物、路牌,路面不時結上厚 5毫米的薄冰,當局多次臨時封路撒融雪劑。而連接廣東連州與湖南永州的 S114公路,山區路段結冰範圍進一步擴大,至昨日結冰路面長近 8公里。當局統計,單是前日已在京港澳高速封路 20次、在路面上撒 120噸融雪劑,而低溫大霧、天雨路滑,在大橋至雲岩路段發生多宗車輛輕微碰撞、追撞事故,有司機將車停在路邊拍攝雪景,令交通進一步受阻。
同時,南方電網亦受凍雨影響,電纜大範圍結冰。統計顯示,遭凍雨侵襲結冰的高壓電纜共 174條,其中廣東有 5條,雲南、貴州則分別有 31條及 124條,電網已派人到部份電纜融雪。氣象部門預測凍雨將會侵襲湖南,雖然至今仍未出現斷電,但電網已經準備大量人力、設備及發電機應付。
湖南雪災 25.6萬人受災
在湖南張家界周一( 23日)發生雪災,導至 25.6萬人受災後,氣象部門預測下周一( 30日)會有新一波冷空氣南下,令到雨雪範圍再次擴大,未來三日粵北公路都可能結冰,讓不少民眾都想起「當年的雪災」,擔心明日春運回程高峯開始,會出現當年大批民眾滯留、引發交通大亂的雪災。
內地氣象部門在今年春運前已預測有可能出現雪災, 2008年最受影響的鐵路已有備案,鐵道部稱已準備 500個柴油火車頭及 1,000部發電車應急,各條主要高速公路亦備有大量融雪劑,防止路面結冰。供電部門則不排除在惡劣天氣時派人用人手除冰,防止災情重演。
廣東《羊城晚報》/南方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