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日本遭遇史上最冷冬季,有氣象專家解釋,歐亞地區近年頻頻出現寒冬,是由北極震盪現象( Arctic oscillation)造成;亦有專家則指北半球嚴寒,反映全球暖化已停止,並開始進入可持續 20至 30年的小冰河時期。
北極震盪是指北極氣壓與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帶的氣壓呈反向變動現象,當北極氣壓較低時,圍繞北極的寒帶氣流變強,抑制北極的寒流南下,導致北半球較高溫形成暖冬。
但今年冬季,北極震盪指數出現負值,北極上空出現高氣壓,寒流被擠壓到更遠更南,造成歐洲廣泛地區、日本以至中國出現寒冬。
以俄羅斯為例,莫斯科市氣溫降至-20℃。俄專家指,每年冬季當冷空氣集中在西伯利亞時,會形成反氣旋,在平原地區形成霜凍,在冬季後期,冷空氣從西伯利亞移向歐洲,但今年冷空氣擴散的距離較往年遠,並繼續蔓延,導致俄羅斯部分地區的氣溫較往年低-15℃。
但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認為,日本頻頻遭遇寒冬,是全球變暖令北極圈內的海冰減少,致低氣壓北移,暖空氣無法進入西伯利亞,擴大高氣壓範圍至北冰洋沿岸,形成冷空氣。
北極震盪是指北極氣壓與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帶的氣壓呈反向變動現象,當北極氣壓較低時,圍繞北極的寒帶氣流變強,抑制北極的寒流南下,導致北半球較高溫形成暖冬。
但今年冬季,北極震盪指數出現負值,北極上空出現高氣壓,寒流被擠壓到更遠更南,造成歐洲廣泛地區、日本以至中國出現寒冬。
以俄羅斯為例,莫斯科市氣溫降至-20℃。俄專家指,每年冬季當冷空氣集中在西伯利亞時,會形成反氣旋,在平原地區形成霜凍,在冬季後期,冷空氣從西伯利亞移向歐洲,但今年冷空氣擴散的距離較往年遠,並繼續蔓延,導致俄羅斯部分地區的氣溫較往年低-15℃。
但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認為,日本頻頻遭遇寒冬,是全球變暖令北極圈內的海冰減少,致低氣壓北移,暖空氣無法進入西伯利亞,擴大高氣壓範圍至北冰洋沿岸,形成冷空氣。
新華網/台灣東森新聞網
日本全國下雪
北半球近日出現異常的兩極化天氣,歐洲和亞洲北部都陷入迷你冰河時期,其中哈薩克氣溫跌至-52℃,日本全國昨日(周五)就有 38個地點的氣溫創下有紀錄以來新低;單在歐洲,嚴寒天氣過去一周已奪去 252人性命。反觀北美州的天氣異常和暖,美國首都華盛頓更儼如春天般有桃花盛放。在南半球的澳洲東部暴雨成災,逾 1萬人被圍困。
日本連日遭暴風雪和冷空氣吹襲,昨日(周五)除了沖繩外,全國逾 94%地區氣溫都驟降至 0℃以下, 38處地點的氣溫創下有紀錄以來新低,北海道枝幸町的氣溫更跌至-32.6℃,多處地方的積雪量比往年多兩倍,南部九州發電廠的發電機也熬不住嚴寒而停止運作。
北海道-32.6℃
氣象廳指,由於冷空氣連日吹襲,地面氣溫因為「輻射冷卻」( radiation cooling)而大幅下降,全國 927個氣溫監測點中,有 874個都在 0℃以下,其中北海道枝幸町跌至-32.6℃,是今個冬季以來全國錄得的最低溫;長野縣南牧村跌至-26℃,連東京也錄得-1℃。
北部青森縣積雪超過 4.29米厚,其他北部和西部地區如山形縣和新潟縣都有 3米多深積雪。氣象廳發出警報,提醒民眾注意雪崩及除雪過程可能發生的意外。日本暴雪至今已有 63人死亡, 1,003人受傷。
罕見的嚴寒影響到電力供應,九州電力公司新大分熱能發電廠的鋼製喉管凍到結冰, 13部發電機暫停運作。為應付民眾對電力的需求,九電除了呼籲 46個主要企業客戶節省用電,還獲另外六家電力公司提供了共 240萬千瓦電力。此外,蔬菜等食品都價格飛漲。
連日大雪亦令交通嚴重受阻,有多達 100輛汽車在青森縣的公路上動彈不得,車龍綿延近 40公里,其他公路都因為大雪以致行車癱瘓,沿途的學校等公共設施都被緊急徵用。惡劣天氣還令多班火車和飛機取消或誤點。
寒冬下不少人患上流感,全國感染人數高達 173萬人,山梨縣更有兩名患者死亡。全國超過 7,200間學校自上周起已停課或關閉,數量是上周的兩倍,部份地區感染程度更是近 10年來最嚴重。與日本一海之隔的南韓,近日也受寒冷空氣吹襲,首爾氣溫前日跌至-17℃,創 55年來紀錄。昨日溫度雖回升至-14℃,但仍是逾 50年來最寒冷 2月。
北部青森縣積雪超過 4.29米厚,其他北部和西部地區如山形縣和新潟縣都有 3米多深積雪。氣象廳發出警報,提醒民眾注意雪崩及除雪過程可能發生的意外。日本暴雪至今已有 63人死亡, 1,003人受傷。
罕見的嚴寒影響到電力供應,九州電力公司新大分熱能發電廠的鋼製喉管凍到結冰, 13部發電機暫停運作。為應付民眾對電力的需求,九電除了呼籲 46個主要企業客戶節省用電,還獲另外六家電力公司提供了共 240萬千瓦電力。此外,蔬菜等食品都價格飛漲。
連日大雪亦令交通嚴重受阻,有多達 100輛汽車在青森縣的公路上動彈不得,車龍綿延近 40公里,其他公路都因為大雪以致行車癱瘓,沿途的學校等公共設施都被緊急徵用。惡劣天氣還令多班火車和飛機取消或誤點。
寒冬下不少人患上流感,全國感染人數高達 173萬人,山梨縣更有兩名患者死亡。全國超過 7,200間學校自上周起已停課或關閉,數量是上周的兩倍,部份地區感染程度更是近 10年來最嚴重。與日本一海之隔的南韓,近日也受寒冷空氣吹襲,首爾氣溫前日跌至-17℃,創 55年來紀錄。昨日溫度雖回升至-14℃,但仍是逾 50年來最寒冷 2月。
日本新聞網/日本《每日新聞》
羅馬下雪 鬥獸場關閉
中亞國家哈薩克昨天錄得創新低的-52℃溫度,歐洲持續被冰封,連向來在冬天暖和的意大利也錄得-30℃,羅馬更罕有下大雪,當局禁止遊客進入鬥獸場。全歐洲連日來至少有 252人凍死。
全歐 252人凍死
羅馬對上一次下大雪是 1986年,昨天羅馬下了 5厘米雪,當局擔心遊客滑倒,下令禁止進入羅馬鬥獸場和帕拉蒂尼山。法國、德國和瑞士已發出寒冷黃色警報。
在東歐捷克錄得-38.1℃,波蘭部份地區氣溫跌至-35℃,連自來水管都抵受不住嚴寒凍裂,導致數千人缺水。烏克蘭連日來已有 101人凍死,逾 1,600人因低溫或凍傷需治療,當局開放 2,940個避寒中心給露宿者。保加利亞 16個城巿錄得近百年來最低溫紀錄,部份自動櫃員機失靈。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青海暴雪阻路 內蒙低溫-44.9℃
【本報綜合報道】受北方冷空氣影響,中國大陸華北地區寒冷天氣持續,其中青海省連日暴雪,當地有道路被積雪阻斷;而東北地區一帶海面就因低溫,出現大範圍結冰,令養殖區大量海產死亡。
青海各地連日降雪,三縣十個鄉鎮約七千二百頭牲畜死亡、三十三間房屋損毀、二百二十二人患雪盲。而在果洛州,積雪令汽車難以前行,要用人手推車幫助脫困。而內蒙古滿洲里市上月廿三日起,每日平均氣溫均低於零下三十度,其中上月廿九日上午一度錄得零下四十四點九度低溫,創下一九五七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極端最低溫。
山東煙台市受低溫降雪影響,黃海、渤海海面大面積結冰,黃海丁子嘴灣海域五千畝養殖區被冰封,冰層最厚達十厘米,釀成大量魚蝦缺氧死亡。而遼東灣由岸邊對開七十四海里亦結冰,當地最大的島四面被冰圍困。
台流感肆虐 四長者亡
另外,因天氣乍暖還寒,台灣流感疫情嚴重,衞生署昨公布新增四宗流感死亡病例,為一名北部及三名南部民眾,年齡介乎六十至八十五歲,為去年七月至今第五十宗死亡個案。
【本報綜合報道】受北方冷空氣影響,中國大陸華北地區寒冷天氣持續,其中青海省連日暴雪,當地有道路被積雪阻斷;而東北地區一帶海面就因低溫,出現大範圍結冰,令養殖區大量海產死亡。
青海各地連日降雪,三縣十個鄉鎮約七千二百頭牲畜死亡、三十三間房屋損毀、二百二十二人患雪盲。而在果洛州,積雪令汽車難以前行,要用人手推車幫助脫困。而內蒙古滿洲里市上月廿三日起,每日平均氣溫均低於零下三十度,其中上月廿九日上午一度錄得零下四十四點九度低溫,創下一九五七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極端最低溫。
山東煙台市受低溫降雪影響,黃海、渤海海面大面積結冰,黃海丁子嘴灣海域五千畝養殖區被冰封,冰層最厚達十厘米,釀成大量魚蝦缺氧死亡。而遼東灣由岸邊對開七十四海里亦結冰,當地最大的島四面被冰圍困。
台流感肆虐 四長者亡
另外,因天氣乍暖還寒,台灣流感疫情嚴重,衞生署昨公布新增四宗流感死亡病例,為一名北部及三名南部民眾,年齡介乎六十至八十五歲,為去年七月至今第五十宗死亡個案。
美加暖冬 櫻花早開
北半球多國受嚴寒所苦,但美國和加拿大卻過了一個異常暖冬。
美國經歷了 40年來最熱的 1月,多個州分氣溫較往年高,去年暴風雪癱瘓東岸的情景不再,首都華盛頓周二在艷陽下更出現 21℃高溫,本應 5月才開的櫻花,現已盛放。紐約市也有 17℃,比往年平均 4℃暖得多。
去年 2月 1日,全美 52%地區被冰雪覆蓋,今年只有 19%下雪,多個州分今冬甚至沒下一片雪,滑雪場綠油油,要以人造雪頂替。有湖上冰球賽和冰上垂釣賽,因冰太薄甚至無冰而取消。
加拿大今冬也是暖得異常, 1月份的平均溫度比往年同期高出 3℃至 6℃。溫尼伯( Winnipeg)早在 12月已變暖,平均溫度由-9.7℃升至-3.5℃,積雪也由平均 19.8厘米,劇減 75%至 5.2厘米,滑雪場被迫歇業。 Huffington Post網站
美國經歷了 40年來最熱的 1月,多個州分氣溫較往年高,去年暴風雪癱瘓東岸的情景不再,首都華盛頓周二在艷陽下更出現 21℃高溫,本應 5月才開的櫻花,現已盛放。紐約市也有 17℃,比往年平均 4℃暖得多。
去年 2月 1日,全美 52%地區被冰雪覆蓋,今年只有 19%下雪,多個州分今冬甚至沒下一片雪,滑雪場綠油油,要以人造雪頂替。有湖上冰球賽和冰上垂釣賽,因冰太薄甚至無冰而取消。
加拿大今冬也是暖得異常, 1月份的平均溫度比往年同期高出 3℃至 6℃。溫尼伯( Winnipeg)早在 12月已變暖,平均溫度由-9.7℃升至-3.5℃,積雪也由平均 19.8厘米,劇減 75%至 5.2厘米,滑雪場被迫歇業。 Huffington Post網站
澳洲東部卻暴雨成災,致洪水氾濫,新南威爾斯省及昆士蘭省合共有逾 1.8萬人被洪水圍困,從空中望下去水浸地區「恍如水都威尼斯」,軍方要派出軍機空投物資落災區,又用直升機疏散災民。
毀棉花田損失 628萬
新南威爾斯省廣泛地區被洪水淹浸,約 7,275人被困,梅希河( Mehi)和格伊狄爾河(Gwydir)的水位漲至 57年來新高,位處河畔的莫里鎮( Moree)要緊急疏散逾 600人,軍方又出動 C130運輸機運送寢具到當地,未撤離的居民則堆放沙包防洪。
新省總理奧費拉爾指水浸情況極為嚴重,「從空中俯瞰,災區就像個內陸海,當飛過市中心時,部份被淹沒的街道恍如威尼斯的運河」。莫里鎮有 500公頃棉花田被洪水冲毀,損失高達 75萬澳元(約 628萬港元)。
昆士蘭省亦也有逾 1.1萬人被困,當局要派出直升機接走 300名之前被安置在庇護中心的災民,一名女駕駛者被洪水冲走,生死未卜。受洪水影響,煤礦公司 Whitehaven Coal亦宣佈要暫時關閉災區附近四個煤礦。
新省總理奧費拉爾指水浸情況極為嚴重,「從空中俯瞰,災區就像個內陸海,當飛過市中心時,部份被淹沒的街道恍如威尼斯的運河」。莫里鎮有 500公頃棉花田被洪水冲毀,損失高達 75萬澳元(約 628萬港元)。
昆士蘭省亦也有逾 1.1萬人被困,當局要派出直升機接走 300名之前被安置在庇護中心的災民,一名女駕駛者被洪水冲走,生死未卜。受洪水影響,煤礦公司 Whitehaven Coal亦宣佈要暫時關閉災區附近四個煤礦。
法新社/路透社
平機會態度惹網民不滿
一人一信 促林煥光道歉
東方
【本報訊】有本港學生遊行反對有報章廣告歧視內地人,但同時亦有網民不滿平等機會委員會關注事件,以「一人一信」及「一人一call」等方式要求平機會主席林煥光道歉,並要求申訴專員介入調查。拗廣告有冇蝗蟲字眼
平機會發言人表示,至昨午三時許為止,共收到逾卅個電話及十多個電郵要求林煥光道歉,又指個別投訴者夾雜粗言穢語,發言人強調,任何作合理理解的人士,均會明白該廣告內容針對內地人作負面論述,就「蝗蟲」字眼爭論並無意義。
申訴專員公署發言人則表示,至今就平機會聲明收到零星投訴,公署將按既定程序處理,包括了解平機會有否行政失當。
煽動中港仇《蘋果》火燒身
壹傳媒集團旗下的《蘋果日報》及《爽報》本周三刊登一篇反「雙非」全版廣告,諷刺內地人為「蝗蟲」,進一步激化中港仇恨及罵戰。由十多名大學生組成的「反種族主義青年」不滿《蘋果》做法,昨日自發於嶺南大學校園內遊行,在校門外怒燒《蘋果》當日的廣告,並踐踏其灰燼表達不滿。學生計劃於本月十二日再於中環遊行反對種族主義。有學者指作為傳媒對族群問題應小心及持平處理,不應推波助瀾激化仇恨,並批評港府「龜縮」未有認真處理事件,令仇恨情緒不斷升溫。
埃及萬人示威 促軍政府下台
【本報綜合報道】埃及塞得港的嚴重球迷暴亂,觸發首都開羅、蘇彝士及塞得港從周四起萬人示威,他們衝擊軍方機構,促軍政府下台。連續兩日示威已釀成六死、近千五人傷。
遍地開花 6死近1500傷
昨日開羅有數以千計示威者在禱告後聚集解放廣場,並遊行至國會。期間與軍警爆衝突,軍警用催淚氣體及開槍驅散,一名示威者中槍身亡,兩名示威者吸入過量催淚氣體喪命,另有一名埃及士兵被軍車輾過死亡。
而在周四,開羅近萬人遊行至內政部大樓外燒車及掟石,要求軍政府交出權力。數百名艾阿里隊的球迷加入示威,矢言報復。蘇彝士巿周四也有約三千人遊行到警察總部示威,警方發射催淚氣體驅散,有兩名示威者中槍身亡。當局否認槍殺示威者,反指示威者帶有武器。
埃及當局則指塞得港的球迷暴亂中,被捕人數增至五十二人。多名國會議員指摘軍方在暴亂中袖手旁觀,是故意製造混亂。
點名批評黎智英挑火頭
遊行學生包括嶺南大學、中文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學生,絕大部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們在嶺大校園遊行約一小時,沿途高呼「《蘋果》縱容種族主義可恥」等口號,又向學生派發傳單,抗議《蘋果》為商業利益,刊登涉及種族主義的反內地人廣告,深化中港矛盾,並點名批評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提供平台煽動種族主義。
期間學生戴上象徵蝗蟲及狗的面具,呼籲兩地人民勿再互罵,應團結一致共同向港府爭取更多醫療資源。學生最後遊行至嶺大門外,焚燒《蘋果》當日的全版廣告,並踐踏其灰燼。
遊行學生包括嶺南大學、中文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學生,絕大部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們在嶺大校園遊行約一小時,沿途高呼「《蘋果》縱容種族主義可恥」等口號,又向學生派發傳單,抗議《蘋果》為商業利益,刊登涉及種族主義的反內地人廣告,深化中港矛盾,並點名批評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提供平台煽動種族主義。
期間學生戴上象徵蝗蟲及狗的面具,呼籲兩地人民勿再互罵,應團結一致共同向港府爭取更多醫療資源。學生最後遊行至嶺大門外,焚燒《蘋果》當日的全版廣告,並踐踏其灰燼。
【本報綜合報道】埃及塞得港的嚴重球迷暴亂,觸發首都開羅、蘇彝士及塞得港從周四起萬人示威,他們衝擊軍方機構,促軍政府下台。連續兩日示威已釀成六死、近千五人傷。
遍地開花 6死近1500傷
昨日開羅有數以千計示威者在禱告後聚集解放廣場,並遊行至國會。期間與軍警爆衝突,軍警用催淚氣體及開槍驅散,一名示威者中槍身亡,兩名示威者吸入過量催淚氣體喪命,另有一名埃及士兵被軍車輾過死亡。
而在周四,開羅近萬人遊行至內政部大樓外燒車及掟石,要求軍政府交出權力。數百名艾阿里隊的球迷加入示威,矢言報復。蘇彝士巿周四也有約三千人遊行到警察總部示威,警方發射催淚氣體驅散,有兩名示威者中槍身亡。當局否認槍殺示威者,反指示威者帶有武器。
埃及當局則指塞得港的球迷暴亂中,被捕人數增至五十二人。多名國會議員指摘軍方在暴亂中袖手旁觀,是故意製造混亂。
【本報綜合報道】以色列對伊朗動武可能已迫在眉睫。美國《華盛頓郵報》一名專欄作家引述國防部長帕內塔指,相信以色列最快會在四月攻擊伊朗的核設施,以阻止伊朗製造核彈。以國防長巴拉克亦指,如經濟制裁無法再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國際社會傾向攻伊。
《華郵》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David Ignatius),於前日刊登在該報的專欄中寫道:「帕內塔相信以色列在四、五或六月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很大,即伊朗進入以色列所謂『免疫區』、可製造核彈前。」伊格內修斯又說,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帕內塔均曾「提醒」以色列,為免窒礙愈見成功的經濟制裁及其他非軍事手段,美國反對動武。但此時以國防長巴拉克卻稱國際社會傾向攻伊,加上以國軍事情報局長亦指伊朗擁有足以製造四枚原子彈的濃縮鈾,並只需一年就可製造出核彈頭,似在提供攻伊理據,亦在暗示攻伊一事機不可失。
哈梅內伊:以色列是癌症
帕內塔拒絕評論上述言論。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昨日則稱,伊朗會繼續核計劃,西方若意圖阻止將徒勞無功。他稱伊朗將協助所有對抗以色列的國家或組織,並形容以色列是癌症,必須切除。他並揚言會公開一封奧巴馬寫給伊朗政府的信件,以顯示美國人不可信。白宮已否認此信的存在。
英國《獨立報》報道指,以色列已在伊朗成立一支代號「死亡軍」(Death Corps)、受命於以色列國防軍的秘密突擊隊,主要在伊朗執行暗殺和破壞行動。英國《鏡報》則指該突擊隊主要是滲透伊朗內部,全力阻止其核計劃。此前伊朗一直指該國六名核科學家被暗殺,以色列和英、美均是幕後黑手。
伊朗官方通訊社報道,伊朗昨成功發射一枚小型「納維德」觀測衞星,是自○九年以來發射的第三枚國產觀測衞星。因同樣可發射核彈,伊朗的太空計劃亦備受關注。
第四個宜居星 距地球22光年
【綜合報道】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第四個潛在可供人類居住的行星,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聯同其他專家公開新發現,指出僅距地球廿二光年的行星GJ 667Cc,處於宜居帶,其溫度足以讓液態水存在,甚至孕育生命。專家指,今次的發現,意味銀河系肯定存在大量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